联系我们
-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56-285598734
- 手机:19811479954
- 电话:056-285598734
- 邮箱:admin@scshuxun.com
-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区来建大楼696号
亚搏手机版app官方入口下载_ 受权公布 | 网民社会意识观察数据库(2018)
一、基本声明1. “网民社会意识观察”(2018)是同名历年系列观察的组成部门。今年度观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8月。
2. “网民社会意识观察”、“大学生社会意识观察”系列观察由主持人独立展开,观察不代表任何研究机构和组织的态度。观察问卷由马得勇教授设计,由马得勇教授详细卖力实施观察。马得勇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诚挚谢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部门师生在问卷观察设计和执行阶段所做的协助事情。
谢谢“问卷网”对本观察的鼎力大举支持。3. 数据库现免费向学界同仁提供。数据库仅可用于学术研究之用,可以免费向他人转寄,但克制向他人出售。
4. 如研究者使用本数据库,请注明:数据库来自马得勇主持的“网民社会意识观察”数据库(或类似表述)。5. 出于对答题者隐私的掩护,我们删除了一些可能泄露答题者信息的题目。
6. 观察方法和观察执行详见压缩包中的说明。7. 除“网民社会意识观察”(2018),本次还一并宣布了“大学生态度观察实验(2018)”和“子女怙恃态度观察(2018)”,使用方法详见压缩包中的说明和相关文献。二、问卷内容“网民社会意识观察”(2018)共包罗四十余道大题和若干小题,主要涵盖了如下几个模块:1.基本信息(性别、年事、家乡、收入、政治面目、教育水平、职业等)2.媒体使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频率、媒体可信度、政治表达等)3.心理特质(“大五人格”、“威权人格”、认知需求与认知习惯等)4.社会态度(幸福感、社会信任、社会满足度等)5.政治态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国家认同、政治信任、民主观等)6.有关谣言和经贸摩擦的实验设计三、参考文献下面是马得勇教授团队围绕系列观察撰写和揭晓的论文,如有需要可参考。1.陆屹洲、马得勇:“媒体框架效应及其连续性——以中美经贸摩擦为议题的实验研究”,《新闻大学》,2020年第11期。
2.马得勇、陆屹洲:“庞大舆论议题中的媒体框架效应——以中美商业争端为案例的实验研究”,《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5期。3.马得勇、陆屹洲:“信息接触、威权人格、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中国网民政治态度形成机制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4.马得勇:“匹配效应:政治谣言的心理及意识形态泉源”,《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5期。
5.马得勇、张志原:“公共舆论的同质化及其心理泉源”,《清华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6.马得勇、王丽娜:“公共舆论如何形成:对网民政治支持的实证分析”,《探索》,2016年第6期。7.马得勇:“政治流传中的框架效应:外洋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此文为文献综述型论文,未使用数据库)8.马得勇、兰晓航:“精英框架对大学生有影响吗?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3期。9.王丽娜、马得勇:“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网民为工具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版),2016年第1期。10.马得勇、王丽娜:“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态度及其形成:一个实证的分析”,《社会》2015年第5期。
11.马得勇、张曙霞:“中国网民的‘左’与‘右’”,《二十一世纪》,2014年4月号。下面是其他学者使用本观察撰写和揭晓的论文(不完全统计),如有需要可参考。1.吴哲:“青年群体阅读倾向性对缔造力的影响研究”,《中国出书》,2020年第15期。
2.林奇富、殷昊:“娱乐与政治:受众娱乐偏好对网民政治到场的影响——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观察2017的分析”,《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5期。3.綦天哲、李拓、金恒江、姚君喜:“政治新闻使用对中国青年女性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4.姚望:“匹配效应:政治信任、民主支持对政治谣言的影响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
5.朱多刚、任天浩:“前言使用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新闻记者》,2020年第4期。6.王法硕、丁海恩:“官方媒体使用如何影响制度自信?——爱国主义的中介作用与政治知识的调治作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王天娇:“新媒体使用观点的有效性——从前言使用和前言效果看网络信息渠道的异质性”,《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1期。
8.葛蕾蕾、陈昱睿:“媒体使用对住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9.王辉金、兼斌:“前言接触与主观幸福感——以政治信任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新闻大学》,2019年第7期。10.徐明杰:“民众生活满足度对警员信任感的影响——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观察数据的实证分析”,《武警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
11.王天夫、许弘智:“互联网时代网民职业身份如何影响其政治舆论倾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2.薛可、余来辉、王宇澄:“前言接触对新社会阶级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新闻大学》,2019年第3期。13.孙兰英、陈嘉楠:“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文化主义与制度主义的多重中介作用”,《预测》,2019年第3期。
14.叶杰:“非官方媒体使用对制度自信的影响机制——以网民为分析工具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力》,2019年第1期。15.薛可、余来辉、余明阳:“社交媒体政治新闻使用的性别和代际差异——基于中国网民观察的实证分。
本文关键词:亚慱体育官方app下载,亚搏手机版app官方入口下载,亚慱体育app苹果官网下载
本文来源:亚慱体育官方app下载-www.scshuxun.com